第(2/3)页 “这哪是向光?是举着根火炬往人心里钻!” 烟卷在烟灰缸里明灭,公刘盯着“向光而行”四个字,突然乐了。 嘿,写诗? 这是给 1979年的文坛扔了颗响炮仗,响得清脆,还带着股子甜丝丝的硝烟味。 “老周,快看看你相中那小子写的诗,这些后辈子不得了哦!” 周明身边, 正在看稿子的刘祖慈突然拍桌而起:“这臭小子,有诗不先给我!” “等他回来,非要给他好看!” ----------------- 合肥甚至是安徽省内, 工厂里、学校里、医院里、农村公社里,甚至街边的小摊小贩... 所有人都在争相传阅, 所有人年轻人都在热泪盈眶, 所有看过《安徽青年报》青年观察专栏的,都认识了这么个人。 知青作家、自然抒情诗人许成军! ... 诗,可以这样说, 或者说文学作品都可以这样说,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 每个人在作品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人生, 此刻, 在所有看这首诗的人眼里, 这首诗呈现了不同的情感、不同的人生、不同的回忆, 有些像春兰那面试衣镜。 而那些带有痛的印记, 在这首诗的“抚平”下, 好像没那么痛了,但是印记却愈加清晰。 又惨、又美, 79年的年轻人显然没经历过这样的阵仗, 于是他们被打上了“鸡血”, 工人干活更卖力了、学生读书更认真了、插队知青... 真就是, 有毒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