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给原身躲着的,而他敬着的, 许家屯。 出来这么久,误了公时,总有个说法才对。 信里面夹带着《安徽文学》出具的对公交流函。 许成军摸了摸兜里的信纸, 邮戳落下的瞬间,原是思念最郑重的启程。 ----------------- 从撮造山巷出来,往西拐进鼓楼巷,青砖墙上的“拆”字被人用石灰涂了又露出来。 巷口的杂货摊支着木板,上面摆着铁钉子、顶针、红头绳,摊主用粉笔在木板上写着“顶针三分”,字迹被雨水泡得发蓝。 穿中山装的男人蹲在摊前,挑了根铁钎子,比划着说“要能串起两斤肉的”,是准备做烤串的个体户。 巷中段的墙根下,几个老头正围着石桌下棋,马扎矮得几乎贴地。 竹制的棋盘被摸得发亮,棋子是用杏核磨的,黑的涂了墨,白的保持本色。 “将军!” 穿白褂的老头把“帅”往前推了推,对手拍着大腿笑:“又让你蒙着了!” 许成军站在旁边看,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磨得快平了。 水井旁,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,棒槌捶打石板的“砰砰”声,惊飞了树上的麻雀。 她们的大嗓门混着笑声,顺着风飘出老远:“你家男人去卖雪花膏了?。” “啥呀,给工厂里跑个腿的命。” 水花溅在她们的花布鞋上。 回到淮河路时,国营照相馆的玻璃橱窗里,摆着穿军装的夫妻合影,男人胸前的毛主席像章闪着光,女人的麻花辫垂在红绸袄上。 橱窗上的红漆写着“一寸两毛,三寸五毛”,底下贴满了顾客的取件单。 穿白大褂的摄影师正搬着三脚架出门,黑布罩住的镜头对着街面,“来,给这骑楼拍张照,下个月就拆了”。 百货大楼门口的广播喇叭正放着《东方红》,旋律在热空气里打着旋。 穿的确良衬衫的姑娘们手挽着手往里走,辫梢的蝴蝶结随着脚步上下跳。 一个小姑娘盯着橱窗里的塑料娃娃,眼睛亮得像井水,母亲拉着她说“等你爹发了工资就买”。 ----------------- 回招待所的路上,路灯昏黄的光把路面照得像块揉皱的黄布。 许成军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前走,看自行车的铃铛声里,有人扛着锄头回家,车后座的麻袋晃悠悠的,里面装着刚摘的黄瓜。 工农兵招待所的灯光已经在街角亮了起来。 许成军加快脚步,看自己的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。 他知道,四十年后的合肥会有高楼大厦,会有车水马龙。 但此刻,这片被七月流火烤得发烫的城,已经把最本真的温暖,刻进了他的骨血里。 这一刻,他突然有了些灵感,想写些什么。 一个穿越者该怎么给这个代留下点印记? 来一场2024与1979的对话怎么样? 许成军杵着脑袋。 要写,但不是现在。 春风虽然吹入了庐州, 但是聊人工智能显得多少快了些。 第(3/3)页